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疫情防控的基礎,
各機構全力奮戰在“疫”線,
嚴防死守、不計報酬,
夯實筑牢了社區防控堡壘。
2020年11月12-14日,第十五屆中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論壇隆重舉辦,中國社區衛生協會公布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表現突出的城鄉工作者”名單,這份名單是來自全國各社區醫療機構在抗疫工作表現突出的先鋒戰士,其中,黃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下稱“黃村中心”)副主任王少春獲得了該殊榮。
中國社區衛生協會是全國性的行業性、學術性、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是受民政部和衛生部管理的國家一級協會,協會前身是中國醫院協會社區衛生服務分會。
王少春是黃村中心副主任,全科主治醫師。作為一名社區醫院管理者、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王主任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盡職盡責,面對肆虐的新冠疫情,他勇往直前、沒有絲毫退縮,為人民的健康筑起了堅固城墻!
1月23日晚,他正收拾行李準備回老家過年,突然從電視新聞里看到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參加過“非典疫情”防控的他,理解到一級響應的內涵,是向醫務人員發出向新冠病毒作戰的號召。他停止收拾行李,取消休假,與留守醫護人員共同應對疫情防控工作。
他認真研究上級防控文件,學習防控知識,組織在崗人員開展新冠病情防控培訓、制定防控策略、調配人員、協調防控物質、落實防控工作……一絲不茍,緊急備戰。
春節期間大部分人員都返鄉過春節,人手異常緊缺、防控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時間緊迫;從1月23日至2月25日期間他24小時“隨時待命”,不分白天黑夜,哪里有任務就出現在哪里,每天輾轉在轄區8個居委。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5:00,大家正準備吃年夜飯,突然接到上級下達的“武漢來穗人員”排查任務,立即放下碗筷,投入到工作中,準備好防護物資,安排人員,上門排查,度過了一個特殊的大年三十。
2月6日晚上12:30,接到電話,高速公路黃村站入口查到有湖北來穗人員,王少春主任立即從家里前往排查,排除患新冠疾病,協調司乘人員到目的地居委施行居家隔離。
2月9日晚10:30接到電話公交車站探到有旅客發熱,立即前往公交車站進行排查,安排旅客到發熱門診。地鐵旅客有發熱、藥店購藥人員有發熱……他義無返顧,毫無怨言,只要接到命令,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排查處理。
自2月底湖北省各地市陸續解封,大量湖北人員返穗,任黃村街“三人小組”副組長,制定“三人小組”社區工作方案,組織人員,開展培訓。截至目前,黃村中心“三人小組”共摸查7243人,上門關懷1164人,健康服務1015人,居家隔離755人,核酸采樣1423人次,轉運41人次,轄區所有從重點區域返穗人員均得到有效的健康醫學觀察,沒有發生一起意外、沒有發生一起疫情事件,落實了責任。
3月1日起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而境外國家尤其是韓、日等國疫情不斷發展,疫情輸入風險增高。2日,接到上級通知,黃村中心需承擔派駐醫療團隊駐點隔離酒醫療保障、到機場為入境人員健康醫學觀察、隨車閉環轉運至隔離酒店等入境人員防控工作。以身作則投身抗疫隊伍,在王主任的領導和帶領下,黃村中心全體醫務行動迅速,哪怕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依然沒有后退。
王主任根據工作內容馬上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流程、調配人員,完成組建接機轉運團隊、隔離酒店醫療保障團隊。3月3日正式派出醫護人員到機場24小時接機轉運服務,24小時在隔離的酒店駐點,為入境人員提供醫學健康觀察服務,勇當健康“守門人”。在駐扎嘉逸皇冠酒店兩個多月的管理期間,黃村中心駐點醫護人員用心守護,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件、糾紛事件、疫情事件,圓滿完成隔離酒店醫療保障任務!
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做為我國重要國際機場,根據航班情況,黃村中心24小時安排人員駐守機場,隨時提供接機轉運服務,自3月3日開始至11月4日,黃村中心累計派出醫護人員695人次,圓滿完成129次航班10125名入境人員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沒有發生一起境外疫情輸入事件。
社區是防控疫情的最前線,像王主任一樣的健康守護者還有很多很多。社區醫生是一群平凡的人,但奇跡正是由這些平凡人共同締造的。德典集團下屬社區醫療機構迎難而上,醫務工作者哪怕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也要同疫情抗戰到底。德典人堅守白衣天使的信念,始終以“讓每個人擁有健康的身心”為使命,站在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線,這體現了“舍我其誰”的社會擔當,也彰顯了醫護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大醫精神?!捌埨麌疑酪?,豈因福禍趨避之”,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因為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千千萬萬個醫護勇者的“頑抗廝殺”,有無數民族同胞的“俠肝義膽”,我們才能快速控住疫情蔓延,守住健康防線。感謝每一位默默奉獻、不問得失的防疫戰士!
(責任編輯:中山醫德典編輯部)